潘公生前性喜钓鱼、养鱼、观鱼,深谙鱼类的生活习性。其绘画生涯发轫于上世纪四十年代,从师于
汪亚尘、
姜丹书、
唐云等前辈,得过
徐悲鸿、
潘天寿等名家指导。早年在上海新华艺专习画时,深得画鱼名家
汪亚尘先生法乳,与鱼画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毕业后回家乡从教,兼画花鸟。建国前夕旅居
泰州,以卖画兼职教书维生。后进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,直至退休。
为直观地体察、采集金鱼的外形风貌,潘公浸沉于缸盆之间,或清缸、净盆;或换水、捞虫,闲观鱼趣,乐此不疲。其创作达到“非鱼而知鱼之乐”的境界,终以画鱼名世。潘公笔下以鱼类为主要题材的花鸟画,五十年代初即为北京、上海、长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。后应邀在南京、扬州、厦门、武汉、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。数百幅画作被国内报刊选用,在美国、西德、加拿大、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深得各界人士好评,并有《国画鱼类画法》等专著存世。一九七五年,著名篆刻家、书法家
钱君陶为潘公治印两方,“江淮画鱼人”自此闻名。
画鱼之难,在于画得鱼犹在水。
张大千说过:要能表现出鱼在水中悠游的样子,才算是体会入微。潘公一改历代鱼类画家以俯视法入画的套路,从正面、侧面、背面乃至反面摹写金鱼形态。画游鱼,不
管是停定缸盆时的悠闲自在,还是摆劲韧之翼出没于藻间的舒缓灵动,抑或是拖轻柔之纱穿梭于同类时的组合转换,均构图严谨,笔墨简洁,穿插巧妙,且不把鳞、鳍等物画得过于仔细、死凿,而是若有若无、若隐若现,虽然不画水,但有宛在水中的感觉。诗人贺敬之观看潘公鱼画后赞叹:画中鱼很有动感,就像是在水中。
鱼画之美,在于画出鱼尾的动势。潘公画鱼从尾画起,以尾定势,形成独特的鱼画风格。水中婀娜多姿的金鱼,月影中悠然自得的鲤群,追逐嬉戏的花斑鳜鱼,鱼尾处淡墨轻扫,给人以自然飘动之感。不同角度、不同幅度、不同游向、不同动势的游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;更有那与鱼水相依的蛙、蟹、鸭、白鹭、翠鸟和碧荷红莲、三两绿藻等,疏密虚实、水感极强,令人心旷神怡。
一九八七年,由
泰州书画院编辑,香港联华出版印刷公司出版的《江淮画鱼人潘觐缋画集》,收录潘公的百幅精品画作。国防部长张爱萍、著名
艺术大师刘海粟、上海画院名誉院长
唐云为画集题字。江苏省文联主席、作家李进在为画集撰写的序言中,借邑人郑板桥自题诗,略作修改以赠潘公,诗云:四十年来画鱼姿,日间挥洒夜间思,非鱼我却知鱼乐,画到生时是熟时。